史鉴
“讨饭司令”
朱廉,190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蒋姓祠堂里。他童年丧父,家贫如洗,但贫困并没令他颓废,劳作之余,他爱读书、广交友,喜好舞枪弄棒,平时脚上绑着两坨大铁块行走和劳作,练就了一身好武艺。“四·一二”反革命政变以后,渴望投身革命的朱廉加入了共青团,任团县委委员,随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1927年,在宜兴农民暴动前一天晚上,朱廉奉命从宜兴送信至溧阳。因自幼锻炼,行走飞速,他在完成任务后,当晚即赶回宜兴参加暴动准备会议。为了保守秘密,他和邻居假称病中母亲想吃溧阳烧饼而去溧阳一趟。待完成送信任务后,他从溧阳飞速赶回,取出藏于胸口的烧饼递给母亲,竟还是温热的。
暴动之后,朱廉被反动政府通缉,只得逃到乡间暂避。1928年,他因策反国民党驻宜兴某排长败露,被党组织转移到武进一带继续从事革命活动。他先在前黄村以小学教师的身份开展革命工作,后被敌人识破,前往武进丁舍村从事杀猪卖肉的行当,化名“戴宗”,继续从事地下革命活动。后又至常州西北的圩塘、魏村一带从事武装斗争。1930年秋,他得知母亲病重,返乡探望,不幸被敌人逮捕,被押进苏州监狱。在监狱里,朱廉受尽老虎凳、辣椒水、烙铁、电刑等酷刑折磨,又被反铐着绑在户外,接连冻饿五个昼夜,以致染上伤寒重症,昏迷不醒。狱方料其必死,便通知家属,准许移出自行埋葬。朱廉的小舅舅连夜摇着小船把气息奄奄的他带回家。在老母亲的悉心照料下,朱廉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。病愈后,他在宜兴南门开了一家油盐店,以此作为掩护,继续进行地下革命活动。
1937年7月,抗战全面爆发。同年11月底,宜兴沦陷。朱廉于1938年初前往新建臧林村,协助李复组建“苏南人民抗日义勇军”,部队一度发展到百余人。他们活动于滆湖两岸,锄奸反特,抗击日军,成为地方抗日力量,先后破坏日军的交通和通信设备,三次烧毁和桥至漕桥的公路和桥梁,并击毙日军多名。朱廉还亲自带队,在万石桥附近的大尖村,痛击修桥日军,极大地鼓舞了士气。
困难时期,朱廉生活极其简朴,被老百姓称为“讨饭司令”。寒冬腊月,朱廉把被子让给战友们盖,自己和衣而睡,身上仅盖个破麻袋,战士们深受教育和鼓舞,大家团结奋战、百折不挠,先后伏击敌人二十余次。
1939年秋,新四军派干部来宜联系,更加坚定了朱廉的革命信心。1941年3月,组织上为了加强朱廉部队的斗争能力,建立锡宜武三县行政委员会,朱廉被任命为警卫营营长,部队又发展到百余人,并将东氿各港口把守卡口的敌人全部消灭干净,使之成为新四军的重要根据地。
1943年1月,宜兴各据点的日军开始“清乡运动”。1月5日,朱廉奉命到丁舍村开反“清乡”会议。会毕归途中,他遭遇便衣日军,他用随身携带的大刀顽强战斗,终因寡不敌众,壮烈牺牲。(张璐瑶)